嗜睡


嗜睡(somnolence)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长期的嗜睡会影响日常生活,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缓解嗜睡症状。
典型表现
嗜睡患者主要表现为日间过度困倦,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毫无征兆地入睡,患者陷入睡眠状态后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此外,无论嗜睡症患者夜间睡眠是否充足,甚至白天有很长时间在睡觉,仍会感到精神模糊、难以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做事效率降低、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或极度疲惫。
并发症
1、影响日常生活
睡眠结构紊乱,导致患者乏力困倦,整天处于低警觉状态,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低下,影响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使生活质量下降。
2、心理疾病
患者因疾病干扰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发作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症状。
总述
嗜睡可由许多原因导致,主要包括缺乏睡眠、年龄因素、妊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因素、遗传因素、躯体疾病因素等。
症状起因
1、缺乏睡眠
长期熬夜、加班、失眠或作息不规律导致睡眠不足,可引发嗜睡。
2、年龄因素
老年人可能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深度不够的情况,导致白天嗜睡。
3、妊娠因素
怀孕早期,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会发生生理性波动,部分孕妇可出现嗜睡症状。
4、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下,大脑神经调节紊乱,可导致嗜睡症状。此外,如果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可能影响神经递质水平,改变睡眠模式,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嗜睡症状。
5、药物因素
长期或者过量应用助眠剂、阿片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痉挛药、抗心律失常药等,也可能导致嗜睡症状。
6、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可有日间过多睡眠的阳性家族史,遗传因素在病因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39%的嗜睡症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本病也有家族性发病的现象。但是其遗传方式尚不清楚。
7、躯体疾病因素
嗜睡可发生于很多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第三脑室底部和蝶鞍附近的脑瘤等,也可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此外,部分患者可在罹患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肺炎或格林-巴利综合征后出现嗜睡症状。
8、其他
少数患者可在无任何睡眠过多家族史或病毒感染史的情况下出现独立的特发性过度睡眠,其具体的机制不明。
常见疾病
焦虑症、抑郁症、嗜睡症、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脑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肝炎、肺炎、格林-巴利综合征
门诊指征
1、出现白天睡眠过多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2、伴乏力困倦、记忆力差等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到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请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嗜睡症状出现多久了?
2、您晚上睡眠怎么样?
3、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5、您是否抽烟、饮酒?
6、您有其他疾病吗?
7、您家里人有类似症状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症状?
3、这种症状严重吗?能治愈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白天睡眠过多,伴乏力困倦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精神状况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带有胫前肌电图的PSG检查、脑电图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精神状况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精神状况检查,从而了解患者精神活动各个方面的情况。
2、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查看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和部位,以了解患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主要做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血糖等检查,以除外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可了解有无颅脑病变,有助于医生排除器质性疾病。
其他检查
1、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是一种评定嗜睡程度的试验。受试者在一个舒适、安静、光线暗淡的房间里,每隔2小时让其小睡20分钟共5~6次,通常在10点、12点、14点、16点及18点进行,同时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监测。记录从关灯到睡眠开始的时间(根据脑电图),REM期(快相睡眠,是全部睡眠阶段中最浅的)的有无以及出现的时间。一般认为正常人的睡眠潜伏期应在10分钟以上,如平均在8分钟以内属于病理性的;小睡中出现REM期且在睡眠起始15分钟之内(正常人在睡眠起始后90分钟左右出现),被认为是一次起始于REM期的睡眠。如果在MSLT中有2次以上起始于REM期的睡眠,而且整夜多导睡眠图又排除了可引起嗜睡的其他疾病,则可以确诊为发作性睡病。
2、带有胫前肌电图的PSG检查
有助于诊断该病。胫骨前肌电有周期性爆发活动,持续0.5~5秒,伴有15~60秒的间歇。
3、脑电图
有利于医生查看患者是否伴有器质性的疾病,可帮助诊断本病。
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白天睡眠过多,伴乏力困倦、难以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做事效率降低等症状,以及精神状况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血液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做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医生会对导致嗜睡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常见的疾病有抑郁症、嗜睡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鉴别诊断
1、抑郁症
部分不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由于清醒时过于痛苦,想要通过睡觉逃避目前的处境,也会出现特别嗜睡的现象。此类患者还常伴有疲乏感、兴趣减退、长期心情压抑、心理压力过大、思维迟缓、过度自责、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自杀行为。
2、嗜睡症
嗜睡症是指由于调节睡眠-觉醒节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种以白天睡眠过多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睡眠障碍。患者常常在白天出现睡眠过度或睡眠发作,或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过分延长。部分患者夜间睡眠正常,但仍然觉得睡眠不足,需要再睡。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使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反复呼吸受阻,可能会降低睡眠质量,从而出现白天困倦、嗜睡等现象。此外,患者还常伴有睡觉打鼾、晨起口干、头疼、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预计治疗
治疗措施的选择需针对具体病因,如改善睡眠习惯、治疗基础疾病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嗜睡的症状,如使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抗抑郁药等。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因治疗
1、缺乏睡眠
积极消除影响睡眠的不良诱因,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使用眼罩、耳塞等物品来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嗜睡情况的发生。
2、年龄因素
建议积极调整作息,定时起居,避免熬夜,控制白天的睡眠时间,可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嗜睡情况的发生。
3、妊娠因素
怀孕早期出现嗜睡症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心,可以适当放慢工作的节奏,延长每天的睡眠时间来缓解。
4、精神心理因素
如果嗜睡是由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引起的,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缓解心理压力,并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抑郁症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服用氟西汀、舍曲林、度洛西汀、米氮平、安非他酮等抗抑郁药物,必要时还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等辅助治疗。
5、药物因素
如果是因为服用药物导致的嗜睡症状,可通过咨询医生调整用药剂量或改用其他药物,从而改善睡眠情况。
6、躯体疾病因素
积极治疗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脑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原发疾病。
药物治疗
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使用小剂量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有助于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白天睡眠过多,提高日间警觉,常用药物有哌甲酯、苯丙胺等。
2、其他
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有助于控制猝倒。
相关药物
氟西汀、舍曲林、度洛西汀、米氮平、安非他酮、哌甲酯、苯丙胺
手术治疗
该症状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概述
症状
典型表现并发症原因
总述症状起因常见疾病就医
门诊指征就诊科室就医准备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检查
预计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诊断
诊断原则鉴别诊断治疗
预计治疗对因治疗药物治疗相关药物手术治疗治疗周期预计治疗费用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