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
概念
脾胃是一对位于人体中焦,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的脏腑,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的功能
脾有“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称,其生理功能主要为运化谷食、运化水液以及统摄血液。
1、运化谷食
小肠中的食糜会在脾气作用下进一步消化,分为清浊两部分。其中清者可在脾的作用下,经小肠吸收后,再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送到全身,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
2、运化水液
即脾能够将水饮化为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四肢百骸。
3、统摄血液
即脾气能够统摄血液运行于脉中,不使其逸出于脉外。
胃的功能
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以及“水谷气血之海”之称,其生理功能主要为受纳和腐熟水谷。
1、受纳水谷
即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功能,这既是胃主腐熟功能的基础,又是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基础。
2、腐熟水谷
即胃具有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功能。容纳于胃的饮食物,经胃气磨化和腐熟作用后,精微物质被吸收,并由脾气转输至全身;而食糜则下传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生理联系
脾与胃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包括水谷纳运协调、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
1、水谷纳运协调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是脾主运化的前提;脾主运化精微并转输,有利于胃的受纳。二者密切合作,则纳运协调,维持着饮食物的不断受纳、消化以及精微的不断吸收与转输过程。
2、气机升降相因
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二者相反相成。其中,脾气上升可将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向上输布,有助于胃气的通降;胃气通降可将受纳的水谷、食糜通降下行,也有助于脾气的升运。脾胃的气机升降相因,既保证了饮食纳运的正常进行,又维护着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3、阴阳燥湿相济
脾为阴脏,主运化水饮,喜燥而恶湿;胃为阳腑,主通降下行,喜润而恶燥。二者阴阳燥湿相济,是保证纳运、升降协调的必要条件。
常见病证
临床上常见的脾胃系病证,包括胃痛、胃痞、呕吐、噎膈、呃逆、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等。
1、胃痛
(1)概念: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病因病机:胃痛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所引起。
(3)治法方药:治疗应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解郁热和健脾益胃等为基本原则,代表方包括柴胡疏肝散、黄芪建中汤等,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证型而确定。
2、胃痞
(1)概念: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2)病因病机:胃痞主要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导致脾胃纳运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升降失司所引起。
(3)治法方药:治疗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原则,代表方包括香苏散、保和丸、补中益气汤等,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证型而确定。
3、呕吐
(1)概念:呕吐是治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
(2)病因病机:呕吐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等,扰动胃腑或胃虚失和,导致气逆于上所引起。
(3)治法方药:治疗以和胃降逆止呕为基本原则,代表方包括藿香正气散、四七汤、理中丸等,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证型而确定。
4、噎膈
(1)概念:噎膈是指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导致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食而复出的病证。
(2)病因病机:噎膈主要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年老等,导致气、痰、瘀交阻,津气耗伤、胃失通降所引起。
(3)治法方药:噎膈初期以理气、消瘀、化痰、降火为基本原则,后期以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为基本原则,代表方包括启膈散、沙参麦冬汤、补气运脾汤等,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证型而确定。
5、呃逆
(1)概念:呃逆是指以喉间频发短促呃呃声响、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病因病机:呃逆多因外感寒凉、饮食不当、情志不调、正气亏虚等,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冲喉所引起。
(3)治法方药:治疗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原则,代表方包括丁香散、竹叶石膏汤、益胃汤等,具体应根据证型而确定。
6、腹痛
(1)概念: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的病证。
(2)病因病机:腹痛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素体虚弱、劳倦内伤等,导致气机阻滞、脉络痹阻或经脉失养所引起。
(3)治法方药:治疗以“通”字立法,比如实者攻之、虚者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代表方包括枳实导滞丸、木香顺气散、少腹逐瘀汤等,具体在医生的指导下应根据证型而确定。
7、泄泻
(1)概念: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病因病机:泄泻主要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及年老体弱等,导致脾虚湿盛所引起。
(3)治法方药:暴泻以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清热燥湿、分消止泻、消食导滞、和中上泻为基本原则,久泻以抑肝扶脾、健脾益气、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为基本原则,代表方包括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等,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证型而确定。
8、痢疾
(1)概念:痢疾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
(2)病因病机:痢疾多因外感时邪疫毒、饮食不当,损及脾胃与肠,导致邪气客于大肠,与气血搏结,造成肠道脂膜血络损伤、传导失司所引起。
(3)治法方药:痢疾初期的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为基本原则,病程日久的治疗以补虚温中、调理脾胃、清肠、收涩固脱为基本原则,代表方包括芍药汤、不换金正气散、连理汤等,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证型而确定。
9、便秘
(1)概念:便秘是指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但排便不畅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病因病机:便秘主要因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导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引起。
(3)治法方药:实秘的治疗以祛邪导滞为基本原则,虚秘的治疗以养正润肠为基本原则,代表方包括麻子仁丸、六磨汤、黄芪汤等,具体在医生的指导下应根据证型而确定。
总述
为了维护脾胃的功能,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保证规律作息、采取均衡合理饮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适度运动等。
生活建议
主要包括规律作息、适当保暖以及劳逸结合等。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帮助脾胃的修复。
2、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寒凉的季节。
3、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的体力或精神劳动。
饮食建议
保持饮食均衡,适当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如山药、南瓜、薏米、小米等,以帮助改善脾胃功能。减少生冷、油腻、辛辣和难以消化的食物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
运动建议
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脾胃功能。
心理调理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忧虑、焦虑和抑郁,以免损伤脾胃。
概述
概念脾的功能胃的功能生理联系常见病证日常建议
总述生活建议饮食建议运动建议心理调理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