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
概念
胆固醇是人体中主要的固醇类化合物,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必需前体物质。血液中过高的胆固醇水平,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基本特征
胆固醇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羟基(即-OH基团),这使得胆固醇具有一定的亲水性,但同时其大部分结构由疏水性的碳氢链组成,因此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疏水性。
人体总胆固醇的合适水平为<5.2mmol/L,在5.2~6.19mmol/L为边缘升高,≥6.2mmol/L视为升高。
分类
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胆固醇酯可以进一步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脂蛋白,可按照度和颗粒大小的不同,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1、游离胆固醇
也称为非酯化胆固醇,是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未酯化形式,约占血液中胆固醇总量的30%左右。游离胆固醇在血液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包括参与细胞膜的构成、合成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等。
2、胆固醇酯
(1)乳糜微粒:主要来源于小肠,负责运输膳食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2)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负责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到外周组织。
(3)中间密度脂蛋白:是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浆中代谢的产物,其胆固醇含量较高。
(4)低密度脂蛋白:由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中间密度脂蛋白代谢而来,负责转运胆固醇到外周组织。由于可以将胆固醇运输到血管壁并沉积下来,低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指标。
(5)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够将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逆向运输回肝脏进行代谢。
来源
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摄入两个途径。内源性合成是胆固醇的主要来源,而外源性摄入则主要通过食物获取。
1、内源性合成
肝脏是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器官,但几乎全身各组织细胞都能合成胆固醇。在正常成人中,超过50%的胆固醇来源于机体自身的合成。
2、外源性摄入
外源性胆固醇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禽类卵(如鸡蛋黄)、动物的脏器(如肝脏、肾脏)等。这些食物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含量。
生理作用
胆固醇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作用,包括构成胆汁、作为多种激素和维生素D的合成原料、构成细胞膜、提供能量等。
1、构成胆汁
胆固醇可在肝内被转化为胆汁酸,称为胆汁的一部分。在胆汁的循环过程中,大部分胆汁在小肠尾部被重新吸收入血,而肝脏则需要利用胆固醇来产生新的胆酸,以弥补随粪便排出体外的胆汁损失。
2、合成激素和维生素
胆固醇是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醛固酮、皮质醇、睾酮、雌二醇、孕酮等)的原料。胆固醇可在皮肤被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
3、构成细胞膜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而胆固醇则嵌入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起到稳定细胞膜结构的作用。
4、提供能量
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能量,供身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身体缺乏能量时,胆固醇可以作为一种能量来源供身体使用。
异常症状
胆固醇异常,即血脂异常的临床症状早期通常不明显,可有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和眼底改变,长期的血脂异常主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
1、黄色瘤
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起,由脂质局部沉积引起,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柔软,最常见于眼睑周围。
2、早发性角膜环
角膜边缘出现的灰白色或白色混浊环,多见于40岁以下的人群,是胆固醇沉积在角膜边缘基质内的结果,通常不影响视力。
3、眼底改变
严重的高脂血症可导致视网膜小动脉发生硬化性改变,表现为动脉反光增强、变细、呈铜丝或银丝状,严重时可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迹。
4、长期并发症
长期胆固醇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全身各大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导致相应器官供血不足或功能障碍。比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
常见疾病
胆固醇异常最主要的疾病是高脂血症。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6.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诊断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面应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脂肪代谢和减少体重。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等。
就诊科室
血脂异常的患者主要到内分泌科就诊。
胆固醇越低越好?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脂质物质,并不是越低越好。胆固醇在细胞膜的形成、激素的合成以及维生素D的生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持胆固醇水平在合理范围内,而非一味追求低水平,才更有利于整体健康。
只有肥胖才会胆固醇高?
只有肥胖才会胆固醇高的观点是片面的。虽然肥胖是胆固醇升高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但并非所有胆固醇高的人都属于肥胖体型。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以及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都可能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因此,无论体型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年轻人不会有胆固醇问题?
认为年轻人不会面临胆固醇问题的观点是片面的。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健康习惯的增加(如工作压力过大、长期静坐等),高脂血症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此外,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年轻人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年轻人同样需要关注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
只要吃降脂药,就不用忌口?
只要服用降脂药物就不需要控制饮食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降脂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但饮食控制仍然是管理胆固醇的重要方面。患者在服用降脂药物的同时,必须注意均衡饮食,包括多吃水果、蔬菜、谷物、瘦肉、鱼类、豆类以及低脂和脱脂食物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