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带
概念
绷带是一种医疗用品,主要用于包扎和固定伤口、受伤部位或手术后的区域。它通常由柔软、透气且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如棉质、纱布、弹力纤维等。绷带的设计使其能够紧密贴合在皮肤上,为伤口提供保护,防止感染,促进愈合,并在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压力或支撑。
分类
绷带的分类可以根据其材料、用途等多种因素进行划分。
1、按材料分类
(1)纱布绷带:由纯棉纱布制成,透气性好,质地柔软,吸水性强,常用于固定敷料、加压止血、悬吊肢体及固定关节等。
(2)弹力绷带: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乳胶、氨纶等,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调节性,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和需要调整紧度和张力。广泛用于关节扭伤、骨折固定和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压力。
(3)自粘绷带:由纯棉或弹性无纺布喷涂天然橡胶复合而成,具有独特的粘性,可以粘合在自己上面而不需要使用其他固定物,方便快捷。适用于不需要粘合剂或夹具固定的情况下,如轻度扭伤和肌肉拉伤。
(4)特殊材料绷带:包括但不限于100%纯棉平纹布、PBT延展性绷带、全棉纱布编织绷带等。这些绷带根据具体材料的不同,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能和用途。
2、按用途分类
(1)常规绷带:用于轻度创伤的包扎和固定,如擦伤、皮肤磨损等。
(2)压力绷带:设计用于在包扎过程中施加适当的压力,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常用于治疗淤血、水肿和静脉疾病等。
(3)石膏绷带:骨科专用绷带,用于固定骨折或矫正畸形。由石膏粉和水混合后形成硬化材料制成,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工作原理
绷带主要通过包扎及固定的方式,起到止血、减少感染机会、防止二次损伤等作用。当机体出现意外创伤时,组织损伤造成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如出血时血液成水珠样从伤口流出,稍微压迫即可止血,有时也可自动凝固止血。此时,往往只需要在伤口处贴上创口贴,或在伤口上覆盖消毒纱布,然后用绷带稍微加压包扎,即可完成止血和包扎的双重任务。
适应证
1、出血性伤口,如皮肤擦伤、切割伤、撕裂伤等。
2、开放性伤口,如刀刺伤、动物咬伤等。
3、对于骨折、关节脱位等,绷带可与石膏、夹板等物品结合使用。
4、对于扭伤、拉伤等运动损伤,绷带可用于固定和保护受伤部位。
禁忌证
1、伤口已经发生或可疑厌氧菌感染。
2、伤口周围的皮肤有损伤或破溃。
3、对绷带或其固定材料过敏。
4、患者有糖尿病、动脉硬化等血液循环障碍疾病。
使用方法
绷带的使用方法因伤口部位、伤势及所需包扎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用的有环形包扎法、螺旋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包扎法等。
1、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小伤口或需要固定敷料的部位,如手腕部、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
(1)伤口用无菌或干净的敷料覆盖,并固定好敷料。
(2)将绷带打开,第一圈环绕伤口处,大致倾斜45度,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入环形圈内环绕第二圈。
(2)加压绕肢体绕4~5圈,每圈盖住前一圈,绷带缠绕范围要超出敷料边缘。
(4)最后将绷带多余的部分剪掉,用胶布粘贴固定,也可将绷带尾端从中央纵行剪成两个布条,然后打结。
2、螺旋包扎法
适用于肢体粗细变化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前臂、大腿、小腿等。
(1)伤口用无菌或干净的敷料覆盖,并固定好敷料。
(2)先按环形法缠绕两圈。从第三圈开始,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呈螺旋形向上缠绕。
(3)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包扎时应用力均匀,由内而外扎牢,包扎完成时应将盖在伤口上的敷料完全遮盖。
3、螺旋反折包扎法
适用于肢体粗细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
(1)伤口用无菌或干净的敷料覆盖,并固定好敷料。
(2)先按环形法缠绕两圈。然后将每圈绷带反折,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依此由下而上地缠绕。
(3)折返时按住绷带上面正中央,用另一只手将绷带向下折返,再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折返处应避开患者伤口。
(4)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
4、“8”字包扎法
适用于手掌、踝部和其他关节处伤口,以及直径不一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如肘、肩、髋、膝等。
(1)伤口用无菌或干净的敷料覆盖,并固定好敷料。
(2)在关节正中环形包扎两周。
(3)将绷带从右下越过关节向左上包扎,绕过关节上方,再从右上(近心端)越过关节向左下包扎,使呈“8”字形。每周覆盖上一周的三分之二。
(4)最后环形包扎2周固定。包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包扎后注意观察伤处远端感觉、皮肤颜色及皮肤温度变化。
注意事项
1、在使用绷带包扎前,应确保伤口已经过适当的清洁和处理,去除污染物和异物。
2、根据伤口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并用绷带固定好敷料。
3、使用绷带包扎时,应避免过紧,以免压迫血管、神经或影响血液循环;同时也不应过松,以免绷带滑脱或无法起到固定作用。松紧度应适中,一般以能够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4、绷带包扎时应保持平整,避免出现皱褶或扭曲,以免影响包扎效果或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5、在包扎关节部位时,应注意避免绷带缠绕关节,以免影响关节的活动或造成关节僵硬。
6、包扎后应密切观察伤处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出现皮肤苍白、发凉、麻木等缺血症状,应立即松开绷带并就医。
7、绷带应定期更换,以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更换绷带时,应重新清洁伤口并更换新的敷料。
8、如果患者对绷带或其固定材料过敏,应及时更换为其他材料。
9、在包扎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绷带包扎得越紧越好?
绷带包扎得越紧越好是一种常见的误区。实际上,绷带包扎的紧度应适中,以确保血液循环不受阻碍。过紧的包扎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甚至引起组织损伤。正确的包扎方法是保持一定的压力,同时观察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和温度。
绷带只是用于外伤包扎?
绷带不仅仅局限于外伤的包扎。它在多种医疗场景中都有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固定骨折、支撑扭伤的关节、保护术后伤口、控制出血等。绷带的使用不仅限于急救和外伤处理,还涉及到术后护理和日常保健。因此,绷带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医疗护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绷带包扎后不需要更换?
绷带包扎并不是一次性的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绷带可能会因为吸收伤口分泌物而变得湿润或污染,需要定期更换。保持绷带的干燥和清洁有助于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一般情况下,绷带应每天检查一次,必要时进行更换,尤其在伤口分泌物较多或有异味时,更应及时更换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