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露消毒丹,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效秘传》。为祛湿剂。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补阳还五汤,中医方剂名。《医林改错》。为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属气虚血瘀者。

七子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具有温肾益气之功效。主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无子。临床上凡阳痿,滑精、早泄等疾病,见男子虚赢,头昏目眩,阳痿无子,腰酸肢软,精液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等症状时,可用本方治疗。

当归四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治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临床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当归芍药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下。为理血剂。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妇人妊娠或经期,肝脾两虚,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头晕心悸,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者。现于纠正胎位。

二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半夏泻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剂。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症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

柴胡舒肝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药典》。具有舒肝理气,消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消,呕吐酸水。临床常用于痞证,呕吐,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