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解表剂。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究原方》。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症见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致病情反复者。
真武汤
真武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症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
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中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症见食少腹胀、体倦乏力、动辄气喘、身热有汗、头痛恶寒、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临床上常用于素日少气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虚者;脾胃气虚、身热多汗或素体气虚、久热不愈,以及气虚外感、身热不退者,亦可酌情使用;慢性胃炎、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肝炎、慢性腹泻、慢性痢疾。
白虎汤
白虎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清热剂。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效。主治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牙龈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越婢汤
越婢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为利湿剂。具有疏风解表,宣肺利水之功效。主治风水证。症见发热、恶风寒、一身悉肿、口微渴、骨节疼痛;或身体反重而酸、汗自出;或目窠上微拥即眼睑水肿,如蚕新卧起伏、其颈脉动、按手足肿上陷而不起、脉浮或寸口脉沉滑。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为理气剂。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梅核气。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治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临床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