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老年人脑出血
- 权威视频

中医治疗老年人脑出血主要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脑出血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脑血管病,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有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脑出血急性期,如果出血量大,出现神志异常,应采取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如果出血量很少,可以用中医保守治疗。如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有促醒和促进血肿吸收作用。也可以用具有清热凉血的安宫牛黄丸治疗。脑出血的恢复期会出现肢体功能,和语言、吞咽功能的障碍。这时采取中医各种方法及时对症治疗,如中药、针灸、按摩、理疗等,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李跃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针灸可以治疗老年痴呆吗
- 权威视频

针灸可以治疗老年痴呆,包括体针治疗、头针治疗、穴位注射等。
1、体针治疗:选用人中穴和内关穴,用毫针快速针刺,具有醒神开窍作用。
2、头针治疗:四神聪穴头顶正中的,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一寸。头针四神聪穴,可以帮助醒神开窍,治疗老年痴呆。
3、穴位注射:用中药人参注射液或者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等穴位,来帮助辅助治疗老年期痴呆。
总而言之,老年痴呆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上不论什么方法,都不可逆转,只能缓解患者症状。

李跃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老人身上出现了“老人味”怎么办
- 权威视频

老人身上出现了“老人味”,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措施缓解:
1、老年人可以开窗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2、老年人洗澡时使用清水冲洗即可,不要经常使用肥皂、沐浴液,以免导致皮肤干燥和瘙痒。
3、老年人要经常更换衣物,要穿纯棉制品、羊毛制品或者丝织品等比较透气的衣服。
4、老年人要注意口腔卫生,刷牙时还需要清洁舌苔,如果无法刷牙,可以用海绵蘸取漱口水进行清洗。
5、老年人可以选择带有喷水功能的马桶,也可以在排便后使用湿纸巾进行清洁,但不要过度用力,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刘晓红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老年人失眠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 权威视频

根据老年人失眠的类型选择药物效果最好。
1、当老年人出现入睡难的情况,即老年人在床上躺30分钟睡不着时,可以选择短效的助眠药物,如酒石酸唑吡坦片(思诺思)或佐匹克隆片,均为短效药物,老年人服药后可以很快睡着。例如,老年人洗漱后上床服用半片酒石酸唑吡坦片,则可能会在5~10分钟入睡,但是其药效持续时间短,老年人可能会在夜里醒来。
2、当老年人出现夜间易醒的情况,即老年人在睡眠中间醒超过2次,每次超过30分钟,则需要选择药效持续较长的药物,如佐匹克隆片、右佐匹克隆或中效的艾司唑仑片等。
3、当老年人出现早醒的情况,即老年人会在很早,如三四点醒来,并无

刘晓红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骨骼的作用是什么
- 权威视频

骨骼的作用包括:
1、支架作用:骨骼对人体起着支撑和负重的作用,人能站立、行走、负重和劳动,骨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保护作用:人体一些骨骼互相连结而围成一定形状的体腔,保护各种重要脏器。如骨盆骨围成的盆腔,保护子宫、膀胱。
3、运动作用:骨骼和肌肉、韧带共同作用下,使身体能够完成各种运动和动作,如行走、劳动、吃饭等。
4、参与钙磷代谢:骨骼是钙、磷的储存仓库。当血液中的钙、磷增多时,转移贮存到骨骼内。钙、磷浓度降低时,骨骼内钙、磷便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钙、磷代谢平衡。
5、造血功能:骨髓腔中的红骨髓是人出生后的主

李跃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老年人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
- 权威视频

老年人肌肉和骨骼需要保护,胖一点好。
骨骼需要肌肉或脂肪的保护。低体重对骨骼密度,是一个危险因素。因为肌肉量少的人,骨骼支撑和负重作用减少,骨密度会下降。这样的老年人容易跌倒,而且容易发生骨折。所以,平时一定要适当锻炼肌肉,保证有一定的体重。这样骨骼密度才能够顺应身体状态而增加。太瘦对老年人并不好,还是要有肌肉或脂肪,才能更好的保护骨骼。

李跃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表现
- 权威视频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表现有:
1、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疼痛,膝关节疼痛,严重的可出现周身疼痛,不能触碰。疼痛和骨质疏松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2、乏力:容易疲劳,劳累后加重,持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持重。
3、身高变矮:严重的骨质疏松可有身高变矮,驼背,有的可以低两三公分,甚至10公分以上。
4、腿抽筋:腿抽筋,是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一般在夜间受凉候出现腿抽筋。
5、骨折:骨质疏松的骨折,有一部分是外力作用的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有胸椎、腰椎、髋部、桡骨等。发生过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李跃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骨质疏松
- 权威视频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系:
1、激素:骨质疏松以女性为多见,男性也会发生。女性50岁后雌激素显著下降,男性60岁后血清睾丸酮水平下降,会造成骨质疏松症发生。
2、肌肉量减少:老年人活动和运动减少,肌肉量减少,引起慢性骨丢失,骨质疏松危险性增大。肌肉量减少,对骨骼保护性下降,会造成骨质疏松。
3、消化功能减弱: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营养素钙、维生素D、维生素C等摄入和吸收减少等,可以导致骨骼中钙的生成逐渐减少,从而造成骨质疏松症。

李跃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